由三人成築帶來的團隊合作與溝通啟發

(本文經原作者 Paddy 授權轉載,並同意 AgileM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,原文標題為 〈由 三人成築 來反思團隊合作與溝通〉)

最近參加了由 敏捷專家學會 主辦的『三人成築,誰來作主 – 團隊合作之思維優化探索』課程,在這課程內,主要是帶領大家用敏捷的思維,去看待團隊合作與溝通這個永遠沒有標準答案的主題。

這個遊戲很簡單,有三個角色:
身為一位建築師:閉起嘴巴,只能比手畫腳讓監工知道你的建築藍圖;
身為一位監工:不能親自動手作,你只能用言語告訴建築工該怎麼蓋;
身為一位建築工:必須蒙住雙眼,只靠其他感官完成建築物的搭建工作。

看起來容易,玩起來可就不簡單了,尤其是在說完規則的當下,就立即蓋房子,會發現許多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。

這些角色在現實情況下,可能是:

建築師 = User / Business Owner / 市場:需求單位
監工 = PO(Product owner)/ PM(Project Manager):需求單位與執行者的溝通窗口
建築工 = 開發人員(Developer):執行者
觀察者= SM(Scrum master) or 主管

在這個遊戲裡面,有哪些團隊合作與溝通的啟發點呢?

定義共通語言,讓工作更順暢

如果你是建築師,如何用手勢讓監工知道:『黃色很像階梯的積木,要擺在右邊』、『方向是左高右低』。你是監工,面對全盲的建築工,如何只用言語讓他了解:『黃色很像階梯的積木,要擺在右邊』、『方向是左高右低』?

同一個需求『黃色很像階梯的積木,要擺在右邊』、『方向是左高右低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詮釋角度,有不同的解釋語言,接收訊息的人也會有不同的解讀角度。就如同很經典的這個案例,客戶要的只是把輪胎吊在樹幹上,每個人的表達卻不同。

站在對方角度,讓情境更融入

你在溝通的同時,有換位思考嗎?

監工能夠完全看到建築工搭建的半成品,你的視角是 3D 立體,而且有顏色;身為監工你是否曾說出『把黃色的積木,放到藍色積木的上面』,說完話的當下,建築工應該完全無法進行動作,為什麼?因為你只想到你自己,你先把眼睛閉起來,當成自己是他,聽到這句話時,你該如何行動?

身為建築師,你是唯一一個看到全貌的人;監工與建築工,都只能得到片面資訊,你如何站在對方的角度,說出對方聽得懂得語言呢?

現實情況的工程師,就如同遊戲中的建築工,往往是看不到需求範圍就開始做事的人,我們如何站在他的角度,讓他了解他正在做的東西呢?讓他更有參與感呢?

加強專業技能,讓溝通更無礙

由於這個遊戲有三個角色,建築師不能講話,只能比手畫腳,建築工眼睛看不到,只能聽,因此注定建築師無法與建築工溝通。

但現實社會不是這樣,或許你身為一個建築師,一開始有些技能不會(如說話),但透過一路打怪、經驗升級,你應該想辦法學得這個技能,才能將你的理念傳達給建築工。身為建築工的你也是一樣的道理。剛投入職場的你,眼睛看不到,但經過一路的學習成長,不但要想辦法張開眼睛,甚至加強耳朵的敏銳度,才能做出 User / Business Owner / 市場 想要的東西。身為監工,你也可以想辦法拿到建築圖卡,因此無須建築師,透過你自己,也能夠跟建築工溝通,順利完成建物。

前述的加強溝通,並非誰想取代誰,而是當你擁有了這項技能,你就更能設身楚地的站在另一個角度,思考問題,或是跟其他角色的人溝通討論,取得更好的解法。或是你能夠聽得懂對方的專業術語,快速進入狀況,讓溝通更無礙。

先動手再調整,讓錯誤變正確

在讓建築工堆積木時,有時會不知道該怎麼表達第二塊積木要放在第一塊積木的哪個地方,最快的方式就是讓建築工直接將第二塊積木堆上去後,再一步一步調整第二塊的位置。這個很符合先作再說,逐步改善的這個概念。

不知如何表達位置時,與其想再多,倒不如直接先將積木拼上,再逐步調整;與其產品規劃的夠清楚才動手,倒不如先作一小部分的功能,再來逐步改善。

小結

回歸到現實的環境,常見的情況可能是 User / Business Owner,把需求跟 PO/PM 說明後,由 PO/PM 來請 Dev Team 執行。最容易遇到的狀況就是,溝通落差。常見的結果就是 User / Business Owner 說『這不是我要的』。建築師也可以代表『市場』,意思是 PO 想要作一套產品,但他根本抓不到市場要什麼,執行者當然無所適從。最常見的結果是『產品賣不出去』。

上面一些大概是從這個小遊戲延伸出來的一些想法,若能夠有效做到上述幾點,必定能夠大幅提高成功率,減少失敗的機會。

推薦閱讀